三月訪香港 ▍那年傳染病已經過香港,但毋忘恐懼並沒有離開:中環大館《疫症都市:既遠亦近》For Hong Kong Art Week: “CONTAGIOUS CITIES: FAR AWAY, TOO CLOSE” by Tai Kwun

歷史上這樣一次的傳染病,對一個城市的影響會有多深遠?

這檔舉辦在中環大館Tai Kwun的歷史展覽,是由衛爾康基金會(Wellcome Trust)呈獻,大館當代藝術部與文物事務部聯合舉辦,展覽名為「疫症都市:既遠亦近」,展覽帶領觀眾探索著疫症的心理與情感面向,尤其是疾病與人及其生活方式。

本次由郭瑛策展的當代藝術展覽包括本地、亞洲及國際藝術家。其次,歷史展覽部分探討腺鼠疫的歷史背景,揭示這些歷史上難以忽略的事件和香港的關係,以及對日常生活和城市發展帶來的永久性改變

展覽中所訴說的,是早年香港其中一件重要的社會事件,是1894年突如其來的鼠疫。這場疫症隨著當時的經商路線傳入香港,令首次面對衞生危機的政府和民眾無所適從。政府快速反應,設立臨時醫院接收大量患者,又在華人聚居、人口異常密集的太平山區一帶進行大規模清潔運動;惟這些西方醫療手法和公共衞生措施對當時基層華人而言過於陌生,種種隔離措施對患者來說猶如囚室一般的束縛。未知形成恐懼、隔閡造成猜疑,在鼠疫肆虐的首兩、三年,華洋之間的衝突和不信任令被疫症侵蝕的社會更顯狼藉。

《宇宙急 Call》以錄像及表演探討身體和生物的變形。(場地提供:香港藝術中心;圖片提供:Sutton Hong Kong)

回想近數十年的時光,港人也一起走過了幾場疫症:1997年的禽流感、2003年的沙士(SARS)及2009年的豬流感。這些疫症的爆發每每能提高市民對衞生的關注,也定能令大眾體會健康的可貴。疾病與健康固然息息相關,但要從疾病走向健康,兩者之間的療癒過程也相當重要。如是者,在香港這個人口稠密的城市,人們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,又有否找到屬於自己的一處喘息空間,作為身心健康的療癒之地?在「疫 症 都 市:既 遠 亦 近 」的歷史文物展覽部分,你除了可看到香港如何一步一步走過鼠疫時期,亦能以全新角度了解這場疫症中擔當重要角色的人物,以及疫症對香港過去及現在的影響。

這檔以研究為核心的展覽,其中共展出八件藝術家專為此次展覽特別創作的委約作品,包括徐世琪以錄像及表演為基礎的作品,探索展覽名稱所暗示的複雜含意;由周育正創作的嗅覺互動作品,激發衛生消毒及習慣養成的概念;以及鄭得恩創作的實驗式互動作品,帶領觀眾進入一場由聲音導航的大館之旅。

而由世界衛生組織與衛爾康基金會共同合作的項目:「疫症都市」日內瓦項目內,由駐英國藝術家組合Blast Theory創作的互動裝置《A Cluster of 17 Cases》,探討世界衛生組織當年是如何回應2003年從香港維景酒店爆發的沙士病毒。

Blast Theory, 互動裝置《A Cluster Of 17 Cases》(2018 年,Germ City紐約市博物館)(圖片提供:Sutton Hong Kong)

由大館文物事務部策劃的歷史展覽,與以往當代藝術展覽有所不同的是,該策劃以全新角度呈現1894年在香港爆發的嚴重鼠疫。這起病症是殖民地初期香港其中一個重大的社會事故,這起事故甚至改寫了日後的房屋與土地政策,以及長遠地提高了社會對健康和衛生的意識。歷史文物展覽雖然表面上訴説著的是人們對抗鼠疫的故事,但同時也進一步解構了這起傳染病是如何塑造昔日與當下的香港。

《既遠亦近 》是衛爾康基金會國際性夥伴計劃「疫症都市」的一部分,這個衛生議題相關的計劃,目的在支持當地本土對話,期待透過藝文的方式,引起社會對防疫及疾病的討論與關注。

《刷新、犧牲、新衛生、家居、洗滌、週育正、顏料、抹布、菜瓜布、圓盤、形象、繪畫集 #11》(2018)圖片由大館提供

自2019年1月底開始,至4月21的香港的「疫症都市」,邀請包括大館六個本地藝術文化和歷史文物單位,探索香港應對由19世紀的鼠疫,甚至是較近期的2003年沙士疫症的經驗,及其他流行病對香港社群所帶來的衝擊。

《疫症都市:既遠亦近 》

  • 時間:2019年1月26日 – 4月21日
  • 呈獻:衛爾康基金會
  • 大館當代美術館展覽:郭瑛策展
  • 參展藝術家:
  • Blast Theory、陳翊朗、鄭淑宜、鄭得恩、卓穎嵐、Gayle Chong Kwan、周育正、黎清妍、徐世琪、王思順